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阳江市阳东区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2-2025年)》解读
文章来源: 阳江市阳东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4-03-07 15:57    浏览次数: -

  一、起草背景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也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友好发展,不断深化迈向新征程的关键时期。

  1、国家层面,“农业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首次写入二十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畜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2、省级层面,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作出具体的工作部署,《广东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了目标与重点任务。

  3、市级层面,《阳江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畜牧业产业水平明显提升,基本构建起养殖健康、质量安全、高效生态和各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实现畜牧业综合效益大幅提高。

  当前,我区农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做好畜牧业规划对以实现全区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推进至关重要,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的重要保障。阳东是生猪调出大县,在区经济迈入新发展时期,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充分发挥畜牧业对阳东区当前和今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服务指导作用。因此编制《阳江市阳东区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2-2025年)》是必要的。

  二、起草依据

  根据《阳江市2022年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方案》文件规定,要求“养殖大县的阳春市、阳东区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规模总量”。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立足畜牧产业现状,综合考虑养殖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差异化发展,实现畜牧生产布局与土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产业结构合理、产销协调,环境友好、循环利用、绿色安全的畜牧业发展总体格局。因此,区农业农村局牵头拟草编制《阳江市阳东区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2—2025年)》(简称《规划》),并已将该《规划》列入阳东区政府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三、目标任务

  1、供应保障质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8.9万吨,猪肉、禽肉产量分别保持在5.6万吨以上、1.8万吨以上,生猪出栏量达到60万头以上。

  2、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全面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重大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全区畜禽养殖规模比率达到72%以上,标准化养殖水平达到60%,生产经营集约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建成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动物防疫体系,重大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动物疫病传入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3、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基本匹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4、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储运、兽药、饲料、生物科技、动物诊疗、废弃物综合利用、畜牧业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培育畜牧业休闲观光体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畜牧业、种植业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养殖、屠宰、加工、配送全产业链示范企业,加强冷鲜肉品消费宣传引导,提高冷鲜猪肉消费比重。到2025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2.12亿元以上,预期比较上一年度平均增幅达约3.8%。

  四、起草流程:

  区农业农村局于2023年2月份开始实施《阳江市阳东区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2—2025年)》拟草编制工作,经过调研、收集资料→拟《规划》稿件→公开征求意见→组织听证→组织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情况→修改完善形成《规划(草案)》→报区司法局合法性审查→报区政府、区委审定等流程。

  ()起草编制阶段

  联合省农科院相关专家,对全区各产业重点企业、养殖场户、特色产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形成《规划》(草拟稿)。

  (二)意见征求阶段

  1、经区农业农村局多轮会商,形成《规划》(意见征求稿)

  2、向区各相关部门及各镇、养殖企业(场户)或社会民众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

  (三)修改完善阶段

  经召开听证会、专家咨询论证会、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然后综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规划(草案)》。

  (四)报批审定阶段

  1、《规划(草案)》报区司法局作合法性审核;

  2、按程序报区政府、区委审定,待通过后进行公告及印发实施。

  五、主要内容

  该《规划》总体内容共分10章达92页,涉及的内容包括:规划背景、意义、依据;规划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分析;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环境承载力分析;规划思想、原则、定位、思路、目标;产业布局及总体规划;现代畜禽种业发展、规模化养殖、畜禽屠宰加工流通、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型主体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工程;产业疫病防控、质量安全保障、科技支撑、环境保护、产业经营等配套新体系;政策、组织、服务、科技、法制等保障措施;环境影响总体要求、减缓措施、评估;以及相应的位置图、布局图等附件附表。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1、畜牧业生产结构:

  (1)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情况。王将、宝骏、温氏等畜牧龙头引领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全区畜禽规模化率达67%,标准化比率52%左右。

  (2)种业发展情况。种畜禽场13家,其中种猪场有11家、种奶牛场1家、种羊场1家。全区畜禽良种率超过90%。

  (3)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主要畜禽疫病免疫率达100%,免疫密度均达到了相关要求,疫情风险防控达到较高水平。

  2、畜牧业发展优势:

  (1)交通区位优势。联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城市群的黄金交汇点、阳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2)自然资源优势。阳东区气候条件适宜,土质肥沃,境内水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丰富。

  (3)产业基础优势。阳东历来为我省产猪大县,旅游、餐饮、羽绒等畜牧相关产业发达。近年来温氏畜牧等大型畜牧企业落户阳东,畜牧业产业集群效应已然成形。

  3、畜牧业发展劣势:

  (1)畜禽产品加工整体偏弱

  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仍然薄弱,产业链条不长,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偏低。

  (2)畜禽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具有品牌号召力的畜禽相关产品少,地方品牌效应不强。

  (3)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在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销地网建设等方面仍然有不足。

  (4)金融保险保障水平不高,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有限,金融保险政策利用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

  4、畜牧业发展机遇:

  (1)政策利好迎来新发展

  《广东省现代畜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明确指出粤西畜牧养殖区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养殖,大力建设家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促进小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这为阳东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2)消费升级催生市场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旺盛的消费市场,对优质的畜牧产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为阳东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畜牧养殖带来了历史机遇。

  (3)新技术促进产业新变革

  近几年,以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各类技术叠加应用加速演化,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智能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产业升级进入了快车道。

  (二)环境承载力分析

  1、从整体来看,阳东区畜禽总饲养量没有超过环境理论承载量,畜牧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2、从局部来看,塘坪和红丰达到了理论承载量的60%左右,红五月农场趋于饱和。因此,需要分类施策,进一步调优空间布局,红五月农场应适当控制规模,优化养殖结构;塘坪、红丰镇,应加强引导集约化发展;其它环境承载力尚有空间的镇,可适度规模发展。

  3、发展对策

  (1)推广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方式,减少排放。可根据畜禽养殖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养殖规律,推行高标准集约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实现单位养殖污染物持续减量。

  (2)推广循环种养模式,促进当地消化。阳东作为农业大县,农作物、经济林果、丰产林等面积较大,应科学引导农林业经营主体开展粪肥还田、上山,提高当地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施用比例,有效化解畜禽养殖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3)发展有机肥产业,促进异地消纳。鼓励支持大型养殖企业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利用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推动有机肥外销,减轻当地消纳压力。

  (三)规划思路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绿色兴牧、质量强牧、生态立牧、依法治牧”的总体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发展”为目标,用发展工业的思维发展畜牧业,引导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产品化增值,品牌化发展,促进畜牧业从小农生产向现代经营转型升级,高质量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高水平保障畜产品优质供给,高标准构建畜牧产业体系,打造立足阳江、面向广东、服务湾区、辐射全国的绿色优质畜产品重要产地,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阳江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政策支撑: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部门协调,充分发挥经营主体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切实保障经营权益,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2)坚持生态优先、保障供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高质量落实生猪“菜篮子”保供任务,满足优质、特色、安全、多元的畜产品社会需求。

  (3)坚持数字赋能、品牌增效:用数字化引领驱动畜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突出品牌导向,打好生态高质牌、绿色有机牌、特色文化牌。
    (4)坚持三产融合、集群发展:在做优“一产”的基础上,突出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拓展等产业环节,促进“二产”强、“三产”兴,从而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3、发展定位:发展定位重点立足阳江、面向广东、服务湾区、辐射全国的绿色优质畜牧产品重要产地。

  4、布局规划:结合各镇产业基础及资源优势确定重点发展方向,科学布局生态养殖区、集群发展区和提升发展区,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梯度发展”的发展格局。

  (1生猪产业:

  ①.核心发展区:该区域主要以塘坪、合山、红丰、新洲、那龙等镇为主,该区域土地资源良好,交通优势明显,生猪生产发展较快、规模养殖场点较集中,占全区生猪规模养殖户的80%,是阳东区肉猪、猪苗生产的主要产区。该区域以发展主要以发展大、中型养殖场为主,逐步淘汰产能落后、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污染大的不达标生猪养殖场。引进相关龙头企业,完善配套阳东区生猪育种、生产、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打造阳东生猪养殖产业集群。配套建设沼气工程、有机肥工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程,实现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②.适度发展区:该区域主要以北惯、雅韶、大沟、东平、大八镇为主,阳东区部分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分布在该区域,养殖场分散、养殖规模量相对较少,其中,东城镇为主城区,北惯是那龙河阳东自来水供应吸水区域,东平作为旅游区,不宜过度发展生猪养殖。如大沟、那龙则林地占比较多,生态环境良好,该区域以发展小型养殖场为主,严格新建养殖场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和削减生猪养殖总量,减少散养场数量,制定生猪养殖标准,推动生猪标准化养殖,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推动绿色养殖,协调生态环境和生猪高效养殖共同发展。

  (2)家禽产业:

  ①.鹅养殖优势区:该区域以大沟、雅韶、新洲镇为主。在该区域是阳东区肉鹅和鹅苗的主要产区,在新洲朗德鹅繁育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强对鹅苗育种技术难题的攻破和资源投入,推进肉鹅标准化加工,延长阳东肉鹅养殖产业链。

  ②.鸡养殖优势区:该区域以红丰、塘坪、合山、新洲镇为主。其中红丰镇主要提升山地鸡养殖为主,大力发展林下禽类经济养殖,引进、培育良种,打造阳东走地鸡特色品牌;塘坪镇以提升圈养规模为主,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肉鸡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③.鸭养殖优势区:该区域以北惯、那龙镇为主。重点建设蛋鸭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集成示范蛋鸭精确饲养技术,构建环境控制、饲养工艺、饲料投放等精确饲养技术体系。

  ④.鸽养殖优势区:该区域以塘坪、红丰镇为主,辐射至东平、大沟。重点建设白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制定推广白鸽养殖技术标准,提升整体产品品质,打造阳东白鸽特色品牌,提升肉鸽、鸽蛋深加工技术,延长白鸽产业养殖产业链。

  (3)草食动物产业:

  草食动物发展区域主要以大八、那龙、新洲以及塘坪镇为主。其中塘坪镇主要发展湖羊产业,通过阳江市阳东区禾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湖羊生产繁育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湖羊生产规模,引进、培育优质良种,提高养殖标准,带动周边地区湖羊养殖规模,打造具有阳东特色的优质湖羊品牌产业;在大八、那龙、新洲等镇主要以发展中小型养殖场为主,推广林间种草,提升养殖标准化,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引进培育牛羊屠宰加工企业,推进牛羊标准化屠宰,提升肉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实现产加销对接,提高牛羊肉供应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四)重点建设工程

  1、现代畜禽种业发展提升工程:

  采取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突出生猪、家禽,做好优良品种培育、引进和推广,完善我区畜禽良种发育体系。

  2、规模化养殖升级工程:

  按照“畜禽良种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养殖设施化、粪污资源化和监管常态化”的标准要求,通过打造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逐步构建高效益畜牧业生产体系。

  3、畜禽屠宰加工流通提升工程:

  (1)统筹推进年屠宰100万头生猪A级屠宰场建设,优化畜禽屠宰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屠宰加工新格局。

  (2)制订新洲腊味行业标准规范,提升腊味生产、制作、加工水平。

  4、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在畜禽养殖重点发展区,探索建设种养结合养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进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在畜禽养殖业中的示范应用,促使绿色畜禽养殖生产方式逐步形成。

  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

  (1)以大沟、北惯为重点,支持有机肥厂升级发酵技术、扩大产量,提高处理禽畜粪便效率和能力。

  (2)全面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推进全区畜禽规模养殖配套装备率达100%。

  6、新型主体培育工程:

  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培育,致力于打造本地畜禽养殖业良种、优质品牌,积极探索“品牌+标准化+规模化”的路子,加速畜禽养殖产业化进程。

  7、产融合发展工程:

  建设一批特色畜禽品种科普教育、生态养殖牧场等农旅景点。持续开展新洲开腊节、腊味节等畜产品文化活动,探索开发一批“后备箱”、“伴手礼”类旅游产品。结合周边成熟景点,通过美丽牧场建设,开发打造一批乡村畜牧游、科普游精品线路。

  (产业配套体系

  1.疫病防控体系:

  (1)健全和落实疫病防控责任制

  (2)完善动物疫情预警体系建设

  (3)完善边界动物疫病防范体系建设

  2、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1)规范和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度落实

  (2)完善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3、科技支撑体系:

  (1)强化科研资金保障机制

  (2)推进数字化转型

  (3) 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4、环境保护体系:

  (1)加强污染物治理

  (2)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5、产业经营体系:

  (1)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2)完善产品市场体系

  (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4)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六、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将畜禽稳产保供和畜牧业转型升级纳入各镇、各有关部门实绩考核,形成“政府发动、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上下协调、合力助推”的局面。

  2、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畜牧业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发改、科技、财政、国土、规划、环保、水利、金融等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

  3、服务保障: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服务,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

  4、科技保障:以提质、增产、增效为目标,大力引进、推广优质肉猪、肉禽、肉牛、肉羊的科学饲养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以及畜产品保鲜、包装、储运技术等,努力提高现代畜牧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

  5、法制保障: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增强养殖企业、场户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强化畜牧兽医行政执法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引导,提高养殖场、区、户依法生产经营意识,完善生产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畜牧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Baidu
map